孙园媛:工作杂处理慢?结构化思维使你事半功倍

3,043次阅读
没有评论

孙园媛:工作杂处理慢?结构化思维使你事半功倍
开始的话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孙圈圈,其实我真名叫孙园媛,因为圆圆圈圈,所以我的笔名就叫孙圈圈。因为我开了一个公众号,里面也会写一些职业发展跟个人提升的一些文章,所以读者也会叫圈主,反正这些名字都是我。
我自己是做咨询的,我主业是做咨询,我在咨询行业做了八年多,其实也是一路从分析师开始做起的。其实咨询来讲的话没有什么硬技能,不像大家说你去做程序员你会写程序,或者说你去作为工程师可能会哪方面的技术什么的,咨询就是没什么硬技能,就只能靠软能力,所以主要就是说你需要从客户大量的问题和信息当中去筛选比较关键的部分,而且给解决方案,而且你这个解决方案还得说服客户的高管,然后让他们去接受把钱收回来,所以我需要做的事情其实就是整天需要去思考,那对思维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一点,所以在思维方面也算有一些心得,跟大家来去分享一下。

这个是线上语音的一种方式,不太适合长篇大论的去讲一些方法论,所以我就针对工作当中大家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困难的场景,来给大家提供一些比较实用的思维方法。这个场景我大概是总结了这几个,其实跟大家提问去问的问题还是比较一致的。
第一个场景就是说我们在接到上级给你工作任务的时候,怎么样去找出最本质的问题。因为接到这个任务觉得毫无头绪,不知道它应该是怎么样的,它的本质是在哪里,这是第一个场景。
第二个场景就是我手头上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那我怎么去筛选最需要去解决的哪些问题,以及先思考哪些问题,所以第二个是一个筛选。
第三个就是说我怎么样用一种结构化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就是我把问题找出来了,那我怎么样去用结构化思维的方式去解决它,并且我最后还要去把它沟通出去。因为你会发现有些人做得挺好的,但是沟通出去的时候就发现云里雾里的,别人根本就听不懂,其实这个也是欠缺结构化思维的一种体现,所以这是第三个关于结构化思维,这个也是我们今天最主要的部分。
第四个就是说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结构化思维我也知道这种方法,但是你会发现我仍然没有什么灵感,没什么思路,好像大脑被限制住了,所以这时候怎么样去拓宽思路,让自己有更多的一些灵感出来,所以这是我们可能工作当中最常碰见的几个场景,然后用这个来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我们先看第一个场景,就是说接到工作任务的时候怎么样去找出最本质的问题。我刚开始做咨询不长的时候,还是分析师的时候,我的老板让我做一个行业研究,就是做一个行研,因为在咨询公司其实是比较常见的工作任务,一周之后我们见客户的时候会用到这个。我就各种埋头找资料,加班画很多PPT什么的,我最后拿出了一个我觉得非常完美的行业报告,结果这个报告老板看了大概不到三分钟,然后说你做的很辛苦,但是一定用都没有,我们是一个专注于人力资源以及发展方面的咨询公司,但是你这个行业研究里面竟然没有研究这个行业的劳动力市场,就是没有这样一个分析维度。还有就是说你做了行业趋势分析,但是竟然没有说这些行业的大趋势对整个人才管理的启示是什么,那我们要怎么样跟客户谈呢?所以他给了我这样一个评价。
其实从这个事情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同样是做一个行研报告,你在不同的行业,比如说我作为一个咨询顾问,还有比方说我在投行工作等等,就是你的工作不同,然后你研究同一份行业报告,就是你的老板给你同样的任务,其实你做出来的东西应该是不一样的,就是你要看到最后它的目的是什么,然后你的老板到底要什么。所以我们样去澄清它到底要什么,去找出这个最本质的问题呢?其实我们是蛮需要下工夫的。
这里我总结了一下,我们在问题里面你看到的表象问题,比如说行研报告这些表象问题。表象问题和真正的问题之间其实还差了三个,有三种偏差,第一个是理解偏差,第二个是隐藏偏差,第三个是成因偏差。我来跟大家解释一下。
第一个理解偏差,理解偏差是什么呢?就是说这个问题是别人提出来的,那双方其实是会存在一定的理解的不同的,因为我们之前有做过一个叫心理学的实验,比如说同样都是信任这个词给到十个人,然后每一个人从信任衍生出来去思考跟信任相关的五个词,然后你会发现这十个人找出来的基本上没有什么重叠。同样,大家想着对信任这个东西已经是非常普遍的词语了,大家的理解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即便对同样一件事情大家理解是有偏差的,所以在别人比方说布置给你一个工作任务的时候,你需要跟对方澄清什么是真正的问题,来去避免理解上面的偏差。
比如说我上面讲的关于行研的这个问题,如果现在让我重新来一遍的话,我肯定会跟我的老板澄清说我们做这个事情的背景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我们向谁展示这个报告,我身边可用的一些资源是什么,比如说我可以用哪些网站可以去找一些信息,然后我们公司有没有这样的一些行业共享的资源等等,然后还会跟他澄清说我的篇幅大概要怎么样,你需要的分析维度应该是哪一些,什么时候需要初稿和终稿,所以这些东西都是我们需要去澄清清楚的,来避免理解偏差。
第二个就是说我们在去澄清表象问题和本质问题的时候,还会去存在一个隐藏偏差。隐藏偏差是什么呢?我们每一个人,其实你的内心有什么需求的时候,通常你不会去直接讲出来的,你可能要拐弯抹角,这个倒不是说性格问题,这个很多时候是因为说我们作为人在社会上都有一个社会角色,所以很多东西你不会去把它直接讲出来,而且很多时候你因为跟对方是处于一个谈判的位置,本来你就不想去讲出来。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刚开始带咨询项目,就是自己作为一个项目经理的时候,就是几年前。遇到一个困难,就是说我做这个项目最后的方案,因为我们最后做方案总是要经过高层的认同,所有的高管团队都要认可我们的方案最后我们才能拿到项目的尾款。这个方案总是卡在一个关键决策人物那边,我跟他沟通了很多次,方案也改了好几遍,分析佐证的材料一堆,但是他总能找出很多问题,就很苦恼。最后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因为我们双方都会有项目团队,就是具体做项目的人,客户那边的项目团队他们提供了一个背景,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这个高管他其实是一个空降兵,他不是在这家公司一直成长起来的,他是从外面来的,那么他的前任,就是他现在职位他的前任在团队里面威信非常高,所以他现在空降进来之后,他的当务之急是需要去建立这个团队对自己的信任,而我们这个方案对他的团队利益分配是有影响的,等于说把它团队下面各个部门,就是项目方案对他利益分配是有影响的,所以他担心这个时候他要去跟下面人交待,他其实很难沟通,因为他毕竟刚来。后来我们知道这样一个背景之后,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之上做了一个过渡方案,就是给了一个过渡期,你不需要马上去实施这个方案,其实你未来拜访说在一年之后你再去做,那个时候其实它就过了让团队信任的这样一个时期,所以这个方案他就认可了,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大家想一下这个问题,如果说不是客户项目团队来去提示我,我们不知道要在表象问题上去做多少无用功,因为他的表象问题就是说你这个哪里不完善,这个哪里要去改一下,你会无止境的改,其实根本不是这个方案不好,而是因为他有一些诉求他没有办法去做到。
所以就是说我们看到的这些问题需要去分析一下,对方提出这个问题他的诉求是什么。这里给大家一个图,可以去帮助大家做一些分析的。
我这里给大家发了两张图,就是刚才我们讲的表象问题跟真正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差距这个有一张图刚刚没给大家发,另外一张图是一个叫冲突层模型,它这个模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通常讲出来的问题,讲出来的需求其实只是最表层的,就是我们所生成的其实是最表层的需求,你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需求呢?它其实背后是有利益出发点的,因为它这个利益出发点,所以它就会有一些需求是必须要满足的。
比如说我刚刚举的例子,大家对照这个模型,看着这个圆圈的模型可以对照一下。上面就是我刚讲的那个客户,他所表现出来的表层需求是什么呢?他不断的挑剔我们的方案不完善,所以他的需求是让我们不断的改方案,就是把这个方案改得完善一些,这个是他的表层需求,是他提出来的。但是他的 这个利益出发点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去做呢?就是因为他不想在团队面前失去威信所以他要挑我们的刺,他就是不想让这个方案继续下去,所以这是他的利益出发点。他真正的诉求是什么?如果我们在这个利益出发点上面,其实我们也是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因为他的利益出发点就是不让我们的方案实施下去,但是如果我们去分析一下他的真正需求,必须满足的最低要求是什么呢?最低要求就是目前不要对他的团队有大动作,也就是说一年之后你可以对他的团队有大动作,所以这个是他真正的最底线的需求,所以我们给了他一个过渡方案,这个其实就迎刃而解了。
这个是给大家举的例子,就是当我们在面临跟他人冲突类问题的时候,你不要急着去解决,那你需要去问自己一些问题,然后从而去把这些需求澄清出来,这个冲突不一定比方说跟你的同事,你也可能是跟客户等等,所有的但凡涉及到双方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就是解决此类的问题或者工作任务的时候,你都可以用这个模型来去分析一下。
给大家总结了三个问题,就是你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才能发现这个圆圈里面最核心的部分。这三个问题是什么呢?第一个对方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就是他提出来的这样一个表层需求,但是他背后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你需要去思考一下,可能有很多种可能性。第二个对方的需求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实现?比方说我们刚才所举的例子,就是他的真正需求是这个方案现在不要实施,那就说对方的需求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实现呢?一种是我们改方案,改到他满意为止,就是让他部门就不要动了,这是一种,另外一种就是不改方案,这个目标方案还是一样的,只不过我给他一个过渡期,所以我们想到了过渡期这样一个东西,所以你问自己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说对方的需求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第三个我可以怎么帮助对方实现?对方的需求通过这个来实现我可以怎么帮助对方?实际上在这个项目里面我们做过渡方案,其实我们最后也是由我作为项目经历跟高管去沟通的,我会告诉他目前其实这个部门现在实施这个方案确实是有很多困难的,所以你需要给他一个过渡期,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也是帮了他,所以这样的话双方才能够去达成一致,所以这个是我讲的,在你表象问题跟本质问题之间存在的第二种差距就是隐藏偏差。
我们看第三个,第三个还有叫什么?成因偏差。就是往往说现在当你去解决一些商业性问题的时候你需要去分析,因为很多问题它其实背后是有原因的,就是你的这个问题,你如果只是解决表象的东西,其实你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最后你的老板会觉得非常不满意,因为问题最后还是会暴露出来。
比如说给大家举个例子,我咨询了一个企业,这个企业它的员工流失率比较高,就是员工流失率非常高,高于这个行业水平,那这时候HR就会找员工过来聊,就是你为什么要走,你为什么在这儿不稳定,在这儿不开心时什么的。大家都说什么呢?工资低,我希望有更高的工资。这个也是可以想得通的,如果你公司HR来找你聊,你大概也会给出这个答案,所以如果这个HR去解决工资低的问题,给大家涨工资这个就能解决了吗?其实未必,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是表象问题。没有一个员工会觉得自己工资高,所有的人都会说自己的工资低,那么这个时候他应该做什么呢?他应该去分析,去分析到底工资低不低,所以他需要把他工资的数据跟外面竞争对手做一个比较。因为这个也是我之前的客户,我们做了一个比较之后发现他的工资挺高的,他的工资并不比竞争对手低,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再去聊,会发现说这家公司里面员工的成长体系、福利体系这些都没有,而且他的文化氛围其实也比较糟糕。那大家想一下,你去一个公司工作吸引你的是什么呢?无非是有钱,有发展,福利好等等,文化,周围的同事、朋友文化比较好,但你发现这家公司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大家为什么要来呢?就是冲着工资高来的,大家都知道这家公司给出的工资会高一些,但是其他方面可能比较差。所以大家当进了这家公司之后他是因为钱的原因进来的,那么这个时候他在这个里面你需要有很高的代价来去弥补你在其他方面的缺失,我又没有发展,我又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那我进来我当然是希望比较高的,那我在其他公司可能拿10万块钱就可以了,我在这儿我必须拿15万,因为我觉得我其他地方亏了,我其他地方什么都没有,我是放弃了发展才来这家公司的,所以公司需要花非常高的溢价才能弥补他的缺失,所以这时候你员工进来的时候,员工期望是15万,你只能给12万,虽然比竞争对手高了2万块钱,但是大家还是觉得不开心,因为我就是冲钱来的,所以这家公司的本质并不是工资问题,它的本质是其他的体系,因为工资你不可能无止境的去涨,因为毕竟劳动力成本放在这里,如果你比竞争对手劳动力成本高非常多的话这个也是有问题的,未来这家公司是没有竞争力的。
所以就是说我们去分析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去分析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这里也就是说针对简单的,第一个给大家一个简单的总结,就是说当你面临一个问题,他需要去解决的时候,你可能要去排除三种偏差,第一个就是理解偏差,向你提出这个问题或者工作任务的时候你需要跟他澄清清楚需求到底是什么。第二个我们叫隐藏偏差,就是它背后有没有什么诉求是没说出来的,所以老师在跟你耗。第三种就是成因偏差,就是这个问题你解决的是一个表象问题,还是说你解决的应该是他的原因,所以你需要去分析他有没有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然后从而解决这个原因。
这是第一个大的,比较艰难的工作场景要跟大家去分享的,就是我们在工作当中怎么样去发现本质的问题。
第二个我来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说当你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的时候,你有好多问题,你现在时间又很少,然后你怎么样去筛选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要跟大家强调的是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问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是没有大安的,就是能解决的问题其实是占少数的。
我第三次在赤兔做分享,我第一次分享的时候有跟大家提倒过问题的举证,这里给大家再发一下。大家可以看着这个,点开这个举证来听我说,可能要对照一下图,否则你听的话会比较累一些。这张图里面大家会看到它是一个二维的举证,这个举证它有两个维度,我们其中一个维度叫做关键度,关键度的意思也就是说当下你解决这个问题有多关键,我必须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不然就会死人的,还是说这个问题其实不解决也没关系,所以这个问题有多重要,有多关键,这是一个维度。
第二个维度我们叫解决度,解决度也就是说这个问题当下可解决的程度是什么样的,因为有些问题它即便非常关键,但是它解决不了,就是这个问题根本是一个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你花时间其实也没有什么用。其实处在这个四个不同区间的问题,你的应对方式应该是不一样的。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区间,左上角的区间,就是说解决度非常高,他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而且它还不重要,这类问题我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小插曲,为什么呢?就是它又不重要,又很容易,所以这类问题非常容易对付的,它也不太会困扰你,可能会稍微麻烦一点,如果频率高的话。所以对于这类小插曲的问题,如果你花的时间比较少的话你可以迅速去把它解决然后再去干别的,如果你衡量下来觉得花的时间可能会多的话,那你可以授权别人做,或者待会儿做都可以,或者甚至于不做,所以这是在第一个区间,我相信大家不会被这个去困扰。
我们在第二个区间,第二个区间左下角的区间,就是解决度低,它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它的关键度其实也不高,所以这个问题我称之为叫困难游戏,为什么叫困难游戏呢?就是很困难,解决度低,比较难。第二个是说它关键度也比较低,好像玩游戏一样,不算是一个正经工作,就好像我们玩一些手游什么的,你会发现那些东西你要去通关我好像也不太可能,但是你是不是一定要通关呢?其实也没关系,也就是一个游戏,所以这个叫做困难游戏。这个区间的问题其实它会诱惑你花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很多无用功,所以当你把这个问题归到这个区间的时候,我建议大家不要花太多时间,甚至于你这个问题根本就是放弃,因为它基本上很难解决,然后这个事情又不太重要。
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你是在公司行政后勤部门工作,那你的老板跟你说你调查一下大家对食堂有什么建议,因为管食堂,那我们明年要去改进一下,看食堂的饭菜是不是可口,环境怎么样。那你就比较认真,你设计了一个Excel的问卷发给大家。然后这个时候有人就提出来说你这个员工调查得匿名,我不能发Excel给你,要不然你就知道我是谁了,我在抱怨,弄个什么网站什么的。然后后来又有人说我们老在外面出差,网站也不方便打开,要不然你搞个移动网站,我们手机可以登录,可以去填。然后你就发现你陷入了很多这样的问题当中,你花很多时间来解决,然后你会突然发现这些东西其实根本就不重要,因为你的目的是什么呢?你的目的就是收集一下大家对食堂的建议而已,这件事情本身可能很重要,但是它的形式其实并不那么重要,你收集到建议就可以了,你只是对食堂提建议而已,它也不是说多么敏感的一件事情,也不是让大家说自己的工资或者其他的事情,所以你根本不需要弄匿名、手机登录等等,所以如果你把时间花在这些方面就非常没有意义。
类似于这种困难游戏你需要去设定一个时限,然后以此为标准,如果时限之内可以解决就做,时限之内没有办法解决的你甚至不要开始就直接放弃了。
我们再看第三个区间,就是右下角有一个区间,我们叫做无底洞,它是属于解决度低、关键度高的,就是说这个事情非常关键,但是这个事情又很难解决,其实我们很多时候就会把时间花在这个方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第一次在赤兔分享的时候给大家举过一个例子,就是想这个人生目标,就是我的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如果你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在中国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你刚毕业的学生,你花时间去想,你想一个月你也想不清楚你的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因为你都没有接触过人生,你怎么知道你的目标是什么呢?所以这个时候,这个问题在当下对于你来说它就是一个关键度很高,人生目标当然很重要,但是解决度很低一个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它属于无底洞,如果你不断的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我的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把自己关在家里一年你也思考不出来,所以这个是大家要注意的,不要去陷入这样一种无底洞的问题。而且还会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呢?当你把自己长久的陷在这种区间,陷入在这种无底洞的区间不能自拔的时候,你就会毫无成就感,就非常焦虑。你去想想,你花一年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最后也没想出来,你焦虑吗?你肯定很焦虑,所以无底洞的问题就搁一搁。
我们看到第四个区间,第四个区间其实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解决的问题,它是什么呢?就是说解决度比较高,这个问题是可解决的,并且它也非常重要,所以这个是我们应该花时间去解决的,因为我们花时间就可以有解决,就可以有产出,就可以有价值。但是这里面也有陷阱,虽然是高价值区间,但是我为什么叫高价值陷阱?因为它关键度高,你非常重视,所以很多人会在内心漫无目的的开始反复思量,这个到底怎么弄,我应该以什么样的方法去做,但是迟迟不会行动。你可能以为自己是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有的时候我们就分不清思考和困扰的区别,就是你不停的,你每天想着这件事,每天想着是说我有两个Officer,我到底应该选哪个Officer,这件事情其实本身是一个解决度高,关键度也高的问题,因为你选工作当然是关注度非常高,而且是可解决的,工作二选一,然后每天就想,想了很久都想不出来,纠结。这个时候你其实不是思考,你是在困恼,你只是在困恼当中耗费你的大量精力,这个时候你应该做什么呢?你发现这个区间问题的时候,你应该把自己转到思考的频道,思考的频道,思考跟困恼的区别是什么?困恼是说我反复只是思量这个东西,没有任何思路,但是思考的意思是说你有一个框架,你知道比方说这两个Officer怎么去选,我现在列出一些要素,哪个我感兴趣,哪个我擅长,然后哪个工作收入高,哪个工作未来有发展等等,我把它列出来六大我最重视的因素,然后每个因素去打分,这个角度思考,所以你每天在想我到底哪个好,然后问很多人,那个只是叫困扰,那个不叫思考。
所以我们面对解决度高、关键度高的问题的时候,你应该把自己调整到思考的维度,你应该有个思路出来,这个才叫思考,不要在脑子里反复盘旋,但至于说这个思路应该是什么样的下一个我跟大家分享,就是结构化思维,你怎么样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这里更多的还是想跟大家强调说不要去困扰自己。所以当你发现说自己在困扰,然后没有一个思路的时候,你可能要赶紧要停止,或者是说你要请教别人,就是这个问题它到底思考方式,它的思路应该是怎么样的,你要去收集很多信息,然后分析各种可能性,最后去做一个选择。我第二个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工作场景,就是我们在面临很多问题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去选择。
我在之前,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做工作任务,比如说你早上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你会列一个表,我今天要做的工作任务是什么,然后你甚至于再一个星期刚开始的时候,你会把一个星期的任务列出来,这个时候列list的时候,我自己的习惯是这样,我不会把它一二三四列出来,我会把它放在一个举证里面,放在这个区间里面,然后因为不同的区间我需要怎么样去应对,就是当我有碎片时间的时候那我就挑第一个区间的问题去解决,当我有大量时间的时候我就挑第四个区间的问题去解决等等,就是你把你需要去做的工作,可能放在这四个区间对你来说可以逐渐帮你养成这种习惯,就是帮你去提高效率,不要把时间花在无谓的事情上面。
其实从我的经验来看,很多刚入行的新人,基本上80%的时间都是在做一些没有太多价值的事情,当然这个也可以理解,因为他们很难去判断什么东西是高价值的事情,因为大家都觉得看我这四个区间好像挺容易的,但是其实你会发现你自己判断的时候你很难去判断哪些问题是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是高价值的,所以你需要在工作当中不断的去总结什么类型的问题可以去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它很关键,从而你不断的用这样一个举证,不断的去分析你的问题,然后逐渐的去养成这样一种思维习惯。
我们看第三个场景,第三个场景是什么呢?就是说大家比较关心的,也是我们今天可能会稍微花多一点时间讲的,就是说怎么样用结构化思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和表达观点。
你很多时候会发现你脑子里面好像有蛮多想法的,因为我们很少面对一个问题说完全没想法,完全没想法一般也不会,可能你有很多想法,然后也有各方向你涌来的信息非常杂乱,你怎么样把它变成一个解决方案。这里我们将零散的信息去做结构化一般是建议四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做什么呢?做头脑风暴,你首先要确保你所有的零散信息都到位,所以第一个步骤是说你拿一张A4纸把它横过来,然后把你脑海中关于这个问题所有的碎片想法都列出来,从上到下列,一行行的列出来,编好1234,然后都列出来。当你觉得你列的差不多的时候,你在去看你的碎片想法。这里给大家一张图,第一个步骤头脑风暴。就是说你有这些想法,有这些想法第二步是做什么呢?在我脑海中有了很多这样的碎片想法之后,我去对它进行一个归类跟分组,我会看到这个图里面,大家在这个图里面你会发现比方说我把1和4,把它连起来了,然后我把2、5、6连起来了,然后3、7、8连起来了,我为什么把它们连起来呢?因为它们属于同一类。我先跟大家讲一下这个想法大家不要着急,可能觉得听起来有点抽象,我待会会给大家举例子。这里先给大家讲方法,讲步骤。这是第一个,我们先头脑风暴把所有的东西都列下来,然后再把类似得去连线。
我们第二部分做什么呢?再给大家发一张图片。第二部分我们就分成组了,大家会发现组A、组B、组C,就是刚才连线的过程,连线的东西,就是把这些零散的信息做了一个分组。分组之后做什么呢?做结构提炼,就是你看一下这些分组它是不是存在某种规律,如果是存在某种规律的话你看一下,按照这的种规律它是不是还要去补充其他的组,然后我们再去提炼结构的时候,把你这个分组变成结构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到一个原则,我们叫MECE原则,MECE原则英文字母的首字母就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它是说相互独立,完全穷尽这样的一个原则。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的组A、组B、组C,因为原来都是从你碎片信息里面拿出来分组的,所以ABC之间可能会有点互相包含,但是我们最后真正要的结构是什么呢?我们真正要的结构是ABC三组能够代表这个问题所有的方面,并且ABC方面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A包含B,B包含C,或者A和C有什么重叠之类的,所以这就是一个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原则,然后来去补充这样的一个组。给大家发第三张图片,所以这个就是一个结构提炼。大家会看到说我刚才分组分了ABC,结果分了ABC之后我发现可能还少一个D,然后我就把D给加上了,所以提出来一个结构叫ABCD。第四步是做什么?我现在有结构了,ABCD,我可能又会发现,刚才太零散,因为最初零散信息的时候它是没有结构在脑子里面的,所以这个ABCD它可能当中会缺了一些信息,比如说D组是我刚加的,里面其实没有信息,所以这时候它又去补充一些观点来支撑D组,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做一个自下而上的补充。有了这四步之后你发现我有ABCD这个组了,非常有逻辑了,然后每个组下面有些观点可以去支撑。
听起来比较抽象,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这个例子是什么呢?比如说有个人小王,小王现在来咨询他的职业选择一个建议,这个以下是他的信息,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他很外向,他学的是工科,他今年刚刚毕业,拿到了两个Officer,一个是技术方面的,一个是销售方面的,那么他向你咨询的问题就是说从审理性的角度来讲你怎么样帮他分析这个问题,然后我们看看怎么用结构化思维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去理解我这个案例握有一个文字版的,就是关于这个案例的描述,待会儿大家看到这个文字就能知道我在讲什么。按照我们刚才,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图,也可以看一下前面的图,就是说按照结构化的方法我们第一步是做什么呢?我们第一步需要把所有的碎片想法都写下来,我写下来的就是这些文字,就是我前面刚才口头跟大家讲的案例,然后我把对小王的零散想法写出来。第一个就是说技术岗位的基本工资更高一些,第二个想法是说他性格比较外向,喜欢跟人交往,做销售工作可能更加适合他的个性,第三个该是我刚才案例里的想法是什么呢?就是给销售的奖金可能更多,第四个做销售的话晋升可能更容易,因为晋升会伴随着加薪,然后第五个他觉得是工科,工科他是具备做技术的基本知识的,第六个就是他没有营销的经验和知识,做教授的话可能上手需要一段时间。
刚才我说的小王的背景信息里面,然后关于他的职业选择你可能脑海里面有这样的一些零散信息出来,所以我把它进行编号123456,然后把这些零散信息都列出来进行了一个编号,大概是这样子。当然你自己的零散想法可能不一样,我这里只是列了一些,而且我列的这些信息不代表我的看法,只是说给大家举个例子。针对小王这个问题,然后你脑海里面有很多零散的想法,但是你不能直接跟他这么说,如果你跟他说123456,然后最后他问你你的建议是什么,就会有点乱。
我们第二步做什么呢?连线分组。我们看到刚刚结构化思维的第二步就是你需要给这个信息去做分组,分组之后你会发现什么呢?大家会发现第一点说的是工资,是跟薪酬相关的,第三点是奖金,也是跟薪酬相关的,第四个是说销售类行业晋升比较容易,晋升就会随着加薪,这个好像也说的是收入,所以一、三、四你会发现说的都是收入相关的东西。你会发现五和六说的是什么呢?五和六是说工科,可以做技术,但是他没有营销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可能做销售的话上手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就个说了知识和经验的储备问题。我们会发现生下来第二点,第二点他说的是什么东西呢?性格外向,喜欢与人交往做销售,更加适合个性,这个好像是性格,所以你会发现这样的话我们好象就能够做这样一个分组了,给大家看一下分组最后的结果。
你会发现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分组,我们的碎片想法可以归为三大类,一类是收入相关,一类是性格相关,一类是知识和经验相关的,然后你的碎片想法被归类分组了。
那我们再看结构化思维的第三步,第三步是什么?是提炼结构。提炼结构你的结构必须符合MIC原则(音)。
然而我们会发现这三个组,我们现在提炼出的三个,收入、性格、知识经验这三个符合MIC原则吗?首先我们看一下说,这三个是不是相互独立的,就是相互没什么关系,收入、性格、知识经验,确实没什么经验。但是这三个要素完全穷尽了,有没有穷尽去解决作为一个职业选择是不是只考虑收入、性格、知识经验就可以了,好像没有。就是你会发现我们在去选择职业的时候,除了你的性格、知识经验、收入,你还得考虑能力,比如说销售需要沟通能力和谈判能力,能力是不是具备,这里面好像没提到能力的事。
另外就是这里面还没提到,我们去选择职业的时候,你总得根据兴趣来,不能根据性格,肯定就是还需要去考虑兴趣,所以又是一个方面。那么我们扩展一下就会发现,其实我们找出了很多组织,除了刚才讲的收入、性格、知识经验,我们又找出了能力,又找出了兴趣爱好,所以又找出了两个因素。
那么这时候这五个要素好像是符合MIC原则,那么这个时候你需要再去看一下,你是不是给他取了一些不一样的名字,比如说性格和爱好,它可能是归为一类的,能力和知识也有可能归成一类。因为你让他只是收入、性格、知识经验、能力、爱好的话其实也已经可以了,就是我们在考虑职业选择的时候,这也是MIC结构。
但是你如果想把他做得更好一点,你可以把性格和爱好放在一起,把知识、经验能力放在一起,就会变成三个大的方面,三个大的方面就会变成第一个是收入,工作能不能赚钱,第二个我们把性格和爱好放在一起,更多的是说你是不是感兴趣,因为性格跟感兴趣也是有一些关系的。第三个大类就是能力、知识经验在说什么,他是不是能够做得好这件事情。所以最后我们找出来比较完美的一个结构会是什么,能不能赚钱,感不感兴趣,以及能不能做好,这是在做职业选择的时候无外乎这三个要素,只不过这三个要素下面我们可能还有其他的一些细分指标要素。
然后这个时候你的结构出来了,最后还有一步是什么?你需要去补充信息。比如说你的收入这块,我们刚才在这些碎片信息里面提到基本工资、奖金还有加薪,这些都是跟收入相关的。收入里面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是不是有一些福利,对吧等等。是不是有一些其他的,比如有股权、期权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也算收入。所以你可能还需要再补充一下这些要素。
有了这样四步要素出来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个时候你帮小王做职业选择的分析行,那我就考虑结构能不能做好,有没有兴趣,能不能赚钱,比如说能不能赚钱里面我要考虑哪些要素,基本工资怎么样,奖金怎么样,加薪幅度怎么样,福利怎么样等等。这样一来的话其实你就比较清晰了,你就会发现自己其实不需要困扰了,就已经在思考了。
那我讲的这边,大家可能会有一点觉得好像有一点困难,是不是?其实我刚给大家举的例子已经算是一个还比较复杂的例子,有一些问题其实是比较简单一些,有一些问题甚至于是说你都不需要先从零散信息入手就可以找到这个结构,比如说你在做职业选择的时候考虑这三点你可能不知道,但是比如说其他的,比如说我要是问你你现在要做一个员工培训你会怎么去做准备?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这样回答,那我培训前我会做什么工作,比如说打印材料准备什么的培训内容等等。那我培训中可能是什么,采用什么样的议程来给大家做培训,培训后怎么样,培训后怎么样跟进大家的结果,要给大家考试怎么样,这也是一种结构。
所以我们说的结构化思维,其实来说它是有从结构化思维来讲是有两种方式的,一种是说当面对一些简单的问题,一下子能够想出结构来的时候,就是自上而下来去解决。就是当你面临这个问题的时候,先把结构打出来,比如说我刚才说的你要做员工培训,那我分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我直接就把这个框架搭出来了,然后再往里面填充信息。
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方式,比如说你想不到员工培训好像没有什么思路,你想不到,但是你能想到的是什么,我要去看课程的内容,我还要去找场地,我还要去……可能要考虑的是什么的问题,你可能想到这些零散的信息,如果你觉得这个问题比较困难,没有自上而下的结构的话,就找一些自下而上的方法,就是用我刚才讲的从零散里面去提取结构这样的一种方式,就按照我刚才的步骤。所以就是说结构化思维里面,我们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简单的一点是自上而下,找结构再填信息。复杂的是你先把脑子里面的零散信息整理出来,然后再去提炼结构。所以这两种都是我们做结构化比较有效的方式。
可能大家还会觉得好像还是挺难的,没什么感觉。有的时候你想不出来一个什么结构出来,即便是我把这些零散信息放在一块,我还是想不到结构。那怎么办?我给大家提供一些比较常见的一些结构类型,比较简单的按时间类,比如说你把这些零散信息放在一起之后,你找一下说可不可以按时间来看,比如说我刚才讲的员工培训的这件事,什么打印材料,要做议程、开发内容、客户考试等等,你就对照一下,可不可以用一个时间的结构。你发现可以的,就分课前、课中、课后,这是一种时间类的结构。
第二类叫空间类的。空间类的比如说你平时都怎么学习的,那我在工作场所的时候我是怎么怎么学习的,在家里的时候我是怎么怎么学习的。平时跟朋友一起相处的时候,我又是怎么学习的,就是他是有空间类的,你可以用空间类的方法来去解决。所以一些基本的结构,时间类、空间类,还有什么?
今天其实就跟大家讲了一种思维就是二维矩阵,我刚才给大家最初讲的你再去分析问题的时候,再去筛选问题的时候要用二维矩阵来筛选。其实很多情况之下,就是二维矩阵都是非常好用,当别人问你什么东西的时候,你搞一个二维矩阵。比如说我问你一个问题,对于我们公司来说哪些算是关键人才?就是对于我们公司来讲哪些人比较关键?这个时候如果我告诉你用一个二维矩阵,这个时候你可能就会被启发了有一些灵感,二维矩阵可以怎么用,哪些人比较关键,这些人是组织,对整个公司的战略有着影响的这些,对公司战略影响比较大的这些人,对公司有价值的这些算是关键人才。
第二个还有哪些算关键人才?市场上比较缺的,这个人走了以后市场上再也招不到了,有可能是关键人才。所以你会发现用二维矩阵,你可能就比较容易找了。一个是稀缺性,一个是对公司来讲他的战略重要性,对吧?所以我们刚刚讲了常见的结构,时间类的、空间类的,二维矩阵类的。
还有什么类型的呢?就是一些三要素类的。比如说我们讲战略三角,公司、顾客、竞争对手,就是你的战略你是需要包括几个部分的,公司你自己怎么样,顾客怎么样,竞争对手怎么样。所以这是一个三角形的结构。
还有一些是什么?用流程,比较常见的有一些流程。比如说产品的价值链,我们讲从一个产品,这个产品是怎么被生产出来的,研发在哪里研发的,研发完了之后原材料是在哪里采购的,在哪里生产的,是怎么样去销售的。最后又是怎么样去给客户提供一些客户服务的,就是他是一个价值链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所以给到大家这样一些常见的结构类型,其实也能够帮助你去思考。这里给大家一个总结关于结构化思维,当你面临比较简单的问题的时候,你就直接至上而下思考一个结构出来,这类问题我经常碰到,比如说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说,你怎么样去筛选你的工作任务,重要性、紧急性,用这个二维矩阵,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的。所以不需要再去用什么碎片想法,不需要,你觉得就有几个结构。
所以说针对比较简单问题的时候,你直接先梳理出来结构,结构里面再去填内容。当面临比较复杂问题的时候,你就要用至下而上,先把脑海里的碎片想法都写出来,然后再去提炼结构,然后再去补充结构里面的信息。这是简单的跟复杂的问题,那么你去思考结构的时候,不管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时候,思考结构的时候可以有些简单的思路,比如说时间类的、空间类的、三角类、二维矩阵类、流程类,这些你都一个一个去对照一下,在这个问题里面我能不能用时间类,能不能用二维矩阵,能不能用流程类的,一个一个对照一下,基本的结构能够找出来。所以这个就是我们结构化思维这一块的给大家的经验。
我看到大家在提问区里面也问到一些问题,就是结构化思维怎么来训练和积累?结构化思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你需要去积累很多的结构,这些结构是什么,这些结构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些管理理论,比如说我们看到冰山模型,我会经常在我们职业发展当中会提到冰山模型,你看到冰山模型你就会想到说它可以用在给员工做培训方面,也可以用在我们做个人能力提升方面,也可以用在其他等等方面。
什么叫做结构?结构就是你去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这些思路都是来源于你平时积累的一些知识。如果你对这个领域完全一无所知,你要想找出来一个结构,其实是蛮困难的一件事情。所以结构的一个前提是说你有一定的结构积累。
我们结构化思维我们看到这边,待会儿如果大家针对这块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们也可以在讲座完之后做一些简单的交流,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的话现在可以记下来,现在人太多了,没办法一个一个提问。
我们进入今天最后一个问题,今天时间可能稍微有一点拖,我估计大概还有15分钟到20分钟的样子。
第四个问题是什么?第四个场景是当我们觉得没有什么思路,灵感非常枯竭的时候,因为我们想刚才讲的结构化思维,结构化思维其实你先有结构,结构里面要有内容,我不能光有一个结构。所以你结构里面是要有一些内容的,要有一些想法在里面的。甚至于当你没有结构的时候 你要有碎片想法,但是有时候我们会发现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我都没想法,这个时候你的灵感就会觉得有点枯竭,或者是说针对有些问题,虽然我有想法,但是这些想法好像非常陈旧,旧有的想法没有办法帮你解决新的问题,当你需要创新的时候,其实结构化思维是很难帮你去创新的,因为结构化思维更多的是一个思维非常严谨的方式,更多的是一个直线思维。但是当你没有什么思维需要开脑洞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水平化的思维。所以水平思维跟垂直思维是不一样的。
那么我们怎么样帮自己开脑洞的,怎么样让自己有更多的一些灵感?就是第四个问题来给大家回答。我们都玩过一个游戏,让你说十遍老鼠,老鼠老鼠老鼠老鼠,我来问你一个问题说猫怕谁,老鼠。猫怕老鼠吗?猫不怕老鼠对吧?我们的思维是有一些缺陷的,当我们多次在处理同类问题,同类信息之后我们会形成思维定式。我总是遇到这样的问题,他总是会是这样的答案,我会形成思维定式我不需要去思考了。这个时候你没有办法创新,没有办法有些灵感。
所以我们需要去拓展我们的灵感,那么怎么样让我们开脑洞,这里有几种方法,有五种方法给到大家。
第一我们要拓展这个问题,待会儿给大家讲怎么样去拓展。第二个重新表述问题,第三个是说把问题反过来来问。第四个是说我们要去转换自己的角色,就是不是你在思考问题,是别人。第五是我们可以用一些比喻,这里也给大家一些图,刚才讲的五个大家不一定记得,给大家一张图大家会看到。在这个图里其实我标出来一些方法,这些方法比我讲的内容要多,因为今天时间比较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方法都讲完,因为我相信讲到现在大家脑子里面应该有一点嗡嗡地感觉,所以只会讲一部分,比较全的我待会儿给大家讲我的公众号,大家可以在公众号里面看文章,但是在这里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主要的,就是我刚才讲的这几个。
第一个就是拓展问题。我们在拿到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把他拓展成很多问题,因为越多的问题才能够越激发你的思路。这个问题是什么是“6W”问题,这个大家可能听过,就是“Who、what、why、where、when、how”。比如说你老板让你做一个策划,策划一个笔记本,那么你应该问你自己哪些问题,第一个是who,谁来涉及这个东西,可以不一定是自己,你可以找明星合作,找漫画师等等。然后谁来使用这个东西,这是一个who的问题。What是说你设计这个本子长什么样,形状是什么、大小是什么,颜色是什么等等。然后why是说什么,为什么大家会买你的笔记本,为什么他们不买竞争对手的,要买你的?Where那我未来这些东西在哪里打广告,在哪里卖。When就是说我的设计什么时候完成,什么时候生产,什么时候推出。How就是我这个笔记本怎么样才能够更好的使用,更好的宣传等等。
就是你不断的去通过问自己这些问题来帮助自己去拓展思路。其实这六个问题非常好,我之前在我刚作咨询的时候,这六个问题把它打出来贴在电脑桌上,当我们面临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我先问自己六个问题,把他拓展成六个问题,这样我对这六个问题的认识会更深刻,我能够帮助我自己去拓展很多思路。包括这六个问题也能够帮助你更好的去独立思考,比如说你在网上看到一个信息是说谁谁谁台独了,谁谁谁卖国贼了,网上经常有这些东西,你也可以问自己这些问题来帮助自己独立思考。
Who这话是谁说的,靠谱不靠谱。什么小的八卦消息或者不知名的一些网友捏造出来的。What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说的,等等。所以你也可以用这些问题来问自己,所以我非常推荐这六个问题,就是能够帮助大家去拓展思路,解决很多的一些问题。而且它其实也可以做结构化思维里面的一个结构的,有的时候让你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就从这六个方面来解决,所以这六个问题非常推荐。
第二个拓展你思路的方法是什么,你尝试去重新表述问题。比如说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你发现好难回答。但是我换一个问题问你,你希望自己百年之后,你希望自己死了之后你的墓碑上刻一些东西,大家怎么样去评价你。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我希望我哪一天挂了大家怎么样去评价我,可能你会有一些思路,那个就比较接近你的人生目标了。所以当你没什么思路的时候,你需要把问题重新表述一下,用各种方式重新问一遍。
第三个是什么,第三个是反向问题,也能帮助你拓展思路的。比如说你希望什么样的男生,这个问题很多女生给到你的答案会是什么,看缘分的,我没什么具体要求。但是如果你问她你讨厌什么样的女生,她会给你一堆答案,比如说不爱干净,没有责任心诸如此类会给你很多答案。就是说你把这些答案把他反过来,其实就是她喜欢那个男生的答案,有责任心、爱干净等等。
所以就是当一个问题思考不下去的时候,反过来问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比如说再问大家,再举一个例子是说为什么现在直播这么火?你好像挺难回答的。但是问你为什么直播在三年前没有火起来,你可能会回答,那时候网速慢什么什么的,这时候你其实把这个答案反过来就得到了答案。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去反过来问自己一些问题,所以这个时候也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去拓展。所以这些都是一些小技巧,但是会带来的一个很大的变化。
第四个拓展思路的方式是说你转换一个角色,比如说你假设自己是老板是客户,自己是其他什么什么角色,其实都可以。比方说面临这个问题的时候,老板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或者当你写文章的时候我的读者会怎么样去想,这个时候我能帮你做一些拓展。
最后一个帮大家拓展思路的方式就是用一些比喻,换成一些熟悉的问题,比如说为什么第一份工作很难坚持到最后?你会发现好像挺难回答的,为什么不能一个工作从始至终去做到最后,为什么大家都要不断的去换工作或者转行,你发现可能有一点难回答。当你发现你不妨换一个比喻,换一个你更加熟悉的问题。比如说你虽然从来没有工作过,但是你谈过恋爱,问题就换成是说为什么初恋很难走到最后,这个时候你会想到很多原因,因为初恋当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后来有了更好的选择怎么怎么样,类比一下你发现其实工作也是这样的,所以这是用一个比喻。
所以在里面这四个场景,我简单给大家总结一下当你没有思路的时候,你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第一个是你问自己六W问题,然后去问自己更多的问题拓展思路。第二个你把这个问题重新去表述一下,第三个你把这个问题反过来问,第四个是说你转换一下自己的角色,第五个是说你把他类比成一些熟悉的事物。所以这是我们第四个场景给到大家的一个建议。
那我最后来一个总结,那么针对今天我们所讲的东西,我们到底未来在工作当中怎么样去用。第一个当你接到上级的工作任务,当你面临一个难解决的问题,当你面临一个客户的挑战的时候,你不要下意识的马上去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不断的通过提问排除三种偏差,第一个理解偏差,第二个排除隐藏排查,挖掘对方真正的需求。第三个通过原因分析来去排除成因偏差,所以当你面临问题的时候,先通过这三个方式先筛一遍,从而能够找出最本质的问题,从而需要找出我们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当你发现有很多问题要去解决的时候我怎么样去分配自己的时间,我怎么样去决定哪些问题现在要解决,哪些问题未来怎么解决?这时候你可以用二维矩阵,这个二维矩阵是关键度和解决度来组成的。就是当面临这种两个都低的问题是属于困难游戏可能都放弃了。当面临关键度低但是解决度高的时候,你可能迅速完成或者受权别人完成。当面临关键度非常高,但是很难解决的时候,他是一个无底洞,你需要给自己一个时间期限,过了这个时间期限就不要去思考了。当面临关键度高解决度又高的时候,你需要做到的是你需要去思考,而不是在那里一直困扰,找对方法。
而找对什么方法,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用结构化思维和创新思维。结构化思维是什么?他是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当你面临简单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你先思考结构,然后再去把这个问题你的想法和思路放进去。当你面临复杂问题的时候,你先列出零散信息,再去归类分组,形成一个符合MIC原则的结构,然后最后来补充信息。我们常见的你去找结构的一些方法,可以按照空间、时间,二维矩阵、流程等等这些去找。
最后就是说怎么样去创新思维,你结构化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我们怎么办,怎么样去拓展思路,你需要多问自己6W问题,你需要重新表述问题,反向思考问题,转换你的角色,还有用一些比喻。
那这个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部分,其实都是我们在工作当中可以去用的,但是我们需要在工作当中真正的去用,否则的话你现在会觉得好像讲的蛮有道理的,但是到了工作当中你又回到原来的思维定式去了。所以我们要打破思维定式,你需要重新来开始,你需要来用这些方法。
然后在今天讲的最后,我给大家打个硬广,如果大家想要看到看到类似更多这样一些文章的话,可以去我的公众号里面看到。当然我也会定期试图做一些分享,基本上我的公众号里面会写一些不太鸡汤,不太鸡血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关于我们个人能力如何去提升的,所以大家也可以去多多关注。
忘了还需要答疑,我先让大家说话。我关闭禁言模式,现在大家可以说话了,那我在这个里面挑选几个问题回答一下,大概10分钟回答几个问题,回答完之后我们后面还可以做一些交流。
我看今天的提问区里面有大概54个问题,我可能没办法一个一个问题了,我就挑选几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回答一下。

(互动环节):
问题1:如何让一个陌生人在3分钟之内对你产生好感?
孙园媛:如果你指的是工作当中而不是男女好感的话我回答一下,后面一个不再我们今天分享的范围内,当然也可以跟大家做一次分享,如果后面有机会的话。
其实3分钟你是很难自己主动做什么事情的,基本上3分钟如果别人对你有好感的话,基本上靠的是眼缘,因为人跟人之间真的是很讲眼缘的。有的时候看你穿的衣服不喜欢或者长相不喜欢,可能他就不喜欢你了,可能真的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但是这里可以给大家一个小的技巧,当我们跟人相处的时候你需要做什么,你需要去模仿对方。人是喜欢跟自己一样的人,几年前我曾经问过我老板一个问题,我刚进咨询的时候,因为每次见的客户对方级别都挺高的,我在那里坐着我不知道应该以什么姿势坐,比如说我是把手放在桌上,还是说人靠在椅背上把手放下来,我应该是把腿翘起来还是不翘起来,就是有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去相处。
老板回答我一句话是说你看对方怎么坐。也就是说当对方他往后仰的时候,你也去往后仰,当对方前倾的时候你也往前倾的,所以这个时候你是比较容易跟对方建立情感的联系的。我们后来看的一些书会发现,真的是有一些研究可以做支撑的,所以这是给到大家的一些参考,短时间内产生的好感你去模仿对方。

问题2:结构化思维要训练多久才能娴熟?
孙园媛:给到大家一个训练的方法,我指的是每一天你需要想一个话题,比如说今天想我是不是应该多吃蔬菜,每天随便想一个话题,把这个话题用结构化思维去做好分析,比如说我想好一个结构,把里面填一些观点,你不用写一个文章出来,你只需要把观点写出来,把结构搭起来就好了。每天想一个主题然后来搭这样的一个框架,你定期积累一些框架,如果你真的是能够坚持每一天一个话题用这种方式来训练的话三个月你的结构化思维就能好。这个我保证。

问题3:工作当中总是被不同的人打断怎么办?
孙园媛:其实这也是一个蛮常见的问题,第一个我们打断要分两种,一种是合理打断,一种是非合理打断。合理打断是什么?如果你是一个客服,肯定是不断地有客户打电话给你,这个叫合理打断。如果你是一个比如说产品经理,每天也会有客户打电话就有问题了是非合理打断。或者是有别的同事有别的什么事打断你了,所以这不是你的工作,不应该在工作当中来找你的,他可以集中时间来找你的。所以这个叫非合理打断。
合理打断你是没办法解决的,因为本身是你的工作。非合理打断你需要去跟对方沟通好,比方说当他打断你的时候你告诉他这个是,目前是你的工作时间或者思考时间,你需要另外找一个时间来找你,并且我建议像技术通讯软件,还有像邮件什么的不要经常开着,可以每半天看一次,或者说如果你比较着急的话就每个小时看一次,不要不时的去看,这样的话你一直会被打断,所以我是建议这样子。另外如果当中被打断的事情,你能很多做掉就做掉,如果不能的话就放在你的目录里面待会儿去做。
我看这个朋友是产品经理,其实产品经理真的是一个非常需要思考的一个岗位。所以建议是说你如果需要集中思考的时候,你可以设成是请勿打扰或者谁也不需要去理什么样的。因为作为产品经理来讲有一些急事不处理死不掉,但是不思考真的会死。

问题4:就是怎么样在人手不够的话把事情做得井然有序?
孙园媛:我可以理解为这个问题是在人数比较有限的时候,能够把整个团队的效率提高这样子理解这个问题。我给到四个建议,第一个就是说你要去筛选关键问题,像我刚才所讲的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去解决的,所以你需要去筛选关键问题。方法就是我刚才所讲的东西。
第二个就是你需要去授权分工,如果你是带团队的话那么你需要很好的去授权。这里面有一个技巧宁可让一个人专职做一件事,也不要让两个人各拿出一般事情来做这个事情。因为你让一个人从头到尾负责这个时候效率是最高的,而且你可以去追责。这是授权分工。
第三个是你的工作流程。就是你的团队里面不同的人他们每一个人负责一些事情,互相之间的合作流程需要非常清晰,就是你每一个时间节点谁负责这个时间节点,他的这个时间的节点输出是什么,输入是什么,交接标准是什么,这个都需要非常明确。当然还有一点就是你可以有一些团队激励,因为调动大家的公共积极性,其实也是提升效率的一个方式。

问题5:总结提炼经验的能力不够。
孙园媛:第一个写工作日记,我以前做顾问的时候我自己都是会一直记工作日记的。因为日常当中学到什么东西,好像觉得印象挺深刻的,但是你其实之后就会忘记,所以你如果记工作日记的话,你会复盘一下印象比较深刻。
第二个你在学到一个东西的时候,必要满足于学到要举一反三。比如说我今天学到这个知识,行,那我必须要强迫自己思考出这个知识在未来的工作当中的三个应用场景,这时候你的印象会更深刻,这个是我对总结提炼经验的一个想法。

问题6:推荐一下结构化思维方式的一些著作。
孙园媛:第一个大家看《金字塔原理》,第二个是《麦肯锡交流思考武器》,其实你如果能把这一两本书看好,能够去坚持联系,我觉得你的结构化思维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的。

孙园媛:其他的很多问题,基本上差不多因为50多个问题也没办法一个一个都看,那我基本上都是差不多到这里结束语音的分享。待会儿大家的问题在里面可以发一些文字,因为大家现在的信息比较多,我也没办法看到信息马上有回答。所以基本上我们今天就到这里,后面我再花几分钟文字上做一些交流。
那今天谢谢各位!
(结束)

正文完
 0
Maya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Maya 于2016-08-03发表,共计20931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