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人才争夺战的赢家?

1,599次阅读
没有评论

谁是中国人才争夺战的赢家?
过去10年,中国制造业时薪平均每年上涨12%,这也说明了人才的短缺。在我们的客户公司,白领员工涨薪更为明显。即便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国内旺盛的消费需求仍然推动服务行业不断扩员,使得稀缺人才更为紧俏。

雪上加霜的是,中国同样受到全球人才需求变化的影响。过去,专业技能强和经验老道的应聘者到哪都吃香。而现在,全球各地的雇主更倾向于招聘易于适应不同技术要求的知识型员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部分专业技能正在或者即将被机器人和代码取代。

我们新近发布的Four fundamentals of workplace automation一文指出,约有45%的职业都属于上述范畴,这无疑将改写人才格局。而且与人们一贯的认知相反,文章认为,如今的高技能工作大多数可以并且将会由数字化智能机器代劳—即使是企业高层也无法完全幸免,一个CEO有20%的职能可以通过自动化实现。

你可能会问:“自动化程度越高,不是会释放出更多人力吗?”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有些技能的需求大,却很难自动化,比如需要创造力或高情商的工作。除此以外,能够连通数字空间与现实世界的人才 —无论是把大量数据转化为深度分析还是指导机器人怎么走路 —对这部分人才的需求会持续升温,他们的职业也会非常稳定。

当然,中国雇主还是幸运的,一些机构已经从供给端入手,努力适应人才市场的快速变化。比如,清华大学商学院开设了新的MBA课程,专攻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这些过去的小众专业如今与金融专业平起平坐。华为等高科技公司纷纷与各所大学合作,投资自有培训项目,将公司对人才的最新要求整合进课程。人力资源部门也更多地需要仰赖大数据提高人才检索效率,并运用数据衡量检索成功率。这些可喜的发展趋势也会推动大学课程改革和企业的校园招聘更趋完善。

就中国白领和知识型员工而言,还有三点能够让雇主们略微安心。首先,尽管整体人口增速放缓,高级管理人才队伍仍持续扩大。未来10年会有相当数量的本土精英跻身跨国公司高管层。多家领先研究机构预言,此类高管兼具国际化工作经验、对宏观经济趋势的敏锐度和对本土市场的深入了解,有望成为全球最炙手可热的人才。第二点是中国盛行的双职工文化:女性的就业率高达70%,比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高。第三,在需求端,经济放缓给跳槽热泼了一桶冷水。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我们的客户公司员工素质在稳步提高,白领雇员的薪资涨幅则有所放缓。

因此,正如在很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中国或许可以引领全球人才市场的制胜战略。本土高管崛起、大学紧跟市场新趋势,都将有助于增加知识型人才的供给。与此同时,自动化的普及能够抵消因人口老龄化造成的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人才匮乏。

那么谁会是赢家呢?综上所述,最占优势的是各条战线的女性劳动者、自动化和数字化经验丰富的技术员以及具有国际经验的本土高管。此外,能灵活应对快速变化的企业和学校将更具吸引力和竞争优势,能在风云变幻的人才市场中杀出重围,成为赢家。

作者Karel Eloot(艾家瑞)

正文完
 0
Maya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Maya 于2016-05-16发表,共计1221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