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再次听到有人说:“感谢我生命中的那些苦难,它们让我更加坚强。”

影视剧中也常常会有人专门刁难主角,让他们吃尽了苦头,最后洗白的时候说一句:“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你受的这些苦都会是你人生宝贵的财富!”

这种“痛苦就是财富,我们应该感谢它”的论调被大家理所当然地接受和欣赏着。

大部分人似乎觉得苦难是个好东西,是我们成长所必需的,甚至是值得追寻的。

但柴静曾经说过一段话:“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今天我们想跟你聊聊,苦难真的是成长所必须的吗?它值得追寻吗?我们真的有必要去感谢苦难吗?

No EXIF

1
苦难使人成长
所以我们要感谢苦难?

苦难使人成长,所以我们要感谢苦难?

成长有很多条路径,你读的书、走的路、见到的世界、对自己的反思都可能会带来成长。

为什么唯独“从苦难中艰难地成长”这条路这么受大家欢迎?甚至抱着没有苦难创造苦难也要上的念头啊。

苦难能带给人成长是因为它有时无法躲开,我们不得不去成长,去克服它。

可以顺风顺水自然地成长,是超级幸运的事情。如果你因面对苦难不得不变得更加坚强了,那为什么要感谢苦难?

应该感谢你自己啊。

既然苦难不值得感谢,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以前一直过着苦日子的人在宣扬“人就是要吃点苦”呢?

以前王小波曾经说过一段话很有意思,他说:

人是一种会骗自己的动物。我们吃了很多无益的苦,虚掷了不少年华,所以有人就想说,这种经历是崇高的。

但在这背后隐藏着的可能是人们在想尽办法合理化自己受到的苦难。

他们会觉得觉得这些苦难都是对他的磨练,这样才能暂时逃离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那种无助感。

弗洛伊德对受虐狂也有过如下的解释:

假如人生活在一种无力改变的痛苦之中,就会转而爱上这种痛苦,把它视为一种快乐,以便使自己好过一些。

经历了苦难就一定能成长吗?

我们听了太多在苦难中挣扎,最终坚强地克服困难成为人生赢家的励志故事。

但这其实可能是一种幸存者偏差(Survivor Bias)。

有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可以说明什么是幸存者偏差:

“熊不吃死人,所以在野外遇到熊只需要装死就能逃过去!”

这话是那些逃回来的人跟你说的吧?

意思是你所看见的、听见的都是成功活下来的,失败者根本没机会让你看见。

不是所有人都能因苦难而成长,很多人可能就倒在苦难之下了。

身在苦难中的人想躲都躲不开,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追寻它呢?

此外我们想陈述一个观点:我们没有经历过别人的痛苦,痛苦这东西本身是很主观的,它没有可比性。

我们不应该以自己的立场来判断别人的经历够不够痛苦。

就像没有抑郁症的人不应该跟抑郁症患者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坚强点儿就好了。”

不轻易地去断定别人没在苦难中挺过来是因为他们不够“坚强”,是对人起码的尊重。

2
跳出心理舒适区去吃苦
真的有必要吗?

心理舒适圈,更多地被人们熟知为Comfort zone。

虽然没有心理学意义上的严格定义,却成为各种鸡汤文中用来说服大家去追寻苦难的最好的借口。

很多人宣扬要跳出心理舒适圈,去挑战自己,故意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去做自己害怕的事情来“进入更广阔的天地”。

这个理论乍一听十分励志,可仔细想想,却不是那么回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我们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努力地做着擅长的事情,同样可以过得很好,同样是为祖国建设奋斗在第一线的优秀公民呀。

为什么非要逼着自己跳出舒适圈去,去感受挫败,才觉得没有辜负人生呢。

舒适圈、社会期待和自我追求,这三者是互有重叠的三个圆。

只有当三者的重叠最大时,个人体会到的幸福也是最大的。

与其去鼓励人们跳出“心理舒适圈”,专门去挑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来挑战,去寻求苦难;

倒不如鼓励大家去发现更多自己擅长的事情,去扩大自己的“心理舒适圈”,在舒适圈里过得更舒服,也许更可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

3
吃太多苦
人真的会变傻

ACE(Ade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研究表明,小时候“吃太多苦”是会影响身心发育的。

然而,这多么理所应当的事实,却被我们大多数人硬生生地忽略了。

小时候物理上、生理上甚至是心理上的“吃苦”,都会对孩子今后人格的发展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这些人会比其他人,更多地经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疾病。

不要吃没有意义的苦,不要刻意去被磨练。

所谓的吃苦,都是因为你在从事违背本心的活动。当你是自愿“吃苦”的时候,就成为了努力,而不是吃苦了。

吃苦和努力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不要把他们等同起来。从这个角度来看,主动吃苦这句话,根本不成立。

最后,回答一下文章开头提出的三个问题:苦难真的是成长所必须的吗?它值得追寻吗?我们真的有必要去感谢苦难吗?

苦难不是成长所必须的,它不值得追寻,我们没必要去感谢苦难。

如果你因苦难而成长了,感谢你自己。

今日互动

你同意“苦难会使人成长”这句话吗?

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吧,今天的值班小编园子会及时来翻牌子哒!

No EXIF

本文作者Eva和Milo,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专业的心理科普,靠谱的心理服务,关注查看更多有趣实用的心理学文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